是 PISA 不是 Pizza!PISA 是什麼?
一文看懂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
⭐PISA 是什麼?全方位解析國際學生能力評量的全球趨勢
PISA (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) 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主辦的一項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」,旨在評估各國 15 歲學生在「閱讀、數學、科學」三大領域的應用能力,測試他們是否具備未來生存和工作所需的核心技能。在 2000 年時,舉辦第一次的評估,而後每三年舉行一次。2025 年即將再度迎來這一項大型國際盛會!
⭐PISA 評量的基本資訊
PISA 的重點不僅限於學生對於知識的熟悉程度,更重要的是,學生是否能夠將習得的知識應用在不同的領域,並且能夠融會貫通並應用。因此會加入如資訊素養、推論與批判性思考的設計思維在其中。
✅對象:15歲學生
✅時間與地點:每三年一次,2025 年於各會員國與合作國同步進行
✅考試方式:電腦測驗為主,包含創意開放式題型與多元選擇題
⭐參加 PISA 的好處
參加 PISA 有什麼好處?
透過 PISA 評量,學生能了解自己在國際間的競爭力,而老師、學校、甚至學者和教務部等公家單位,也可藉由結果檢視教育現況,持續優化教學策略。如教育部「教育成效評估與國際化資訊網」中就有指出:「PISA 數據為提升教學成效與教育公平性提供重要參考依據,有助於塑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學習環境。」
影片介紹
📍「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育資源整合平台」有製作了影片的簡介,您的孩子已經具備「面對未來世界的素養」嗎?
⭐2025年 PISA 有什麼不同?
2025 年即將迎來每三年一次的 PISA 評量,相比一開始 2000 年的閱讀、數學、科學,這些年來又陸續增加了「問題解決能力 (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)、科學素養、國際素養、創意與批判思考」等內容,希望能夠了解學生們不只在所謂主要學科上的表現,也要能夠讓這些知識和能力應用在生活與實務經驗上。而 2025 年,又再加上「數位學習力」,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,如何在數位時代中與時俱進並有效地學習。
另外,也將加考「英文口說」的子項目,這一部分對於台灣的學生來說,是相對陌生的領域。有專家學者建議,大家應該要以正向的心態看待考試結果:測驗的目的不是為了瞭解學生「程度」如何,而是能將其當作參考,做為未來要多加學習或改進的方向。(出自 2023 天下雜誌:2025年 PISA 加考英文口說,台灣15歲學生能應付嗎? 一文)
2025 年 PISA 還有哪些不同?敬請持續關注我們的其他文章!